建阳考亭书院

  建阳考亭书院位于建阳市郊,是由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建。朱熹是我国宋代思想史、文学史和教育史上一位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的哲人,人们常说“曲阜出孔子,建阳出朱熹”。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,这个学说被后人叫做“考亭学派”、“朱子学”、“闽学”。“朱子学”在日本德川政权三百年间和韩国李朝五百年间,成为当时这两国统治阶级治国的基本指导思想。近年来,海内外学者、朱子后裔、中外游客纷纷前来祭拜先贤、旅游观光。

建阳考亭书院
建阳考亭书院

  朱熹祖籍江西婺源,出生于福建尤溪,晚年定居在建阳考亭。朱熹母亲祝氏墓葬在建阳马伏,朱熹本人墓葬在建阳黄坑大林谷村,朱熹长子朱塾墓葬在建阳莒口社洲村。朱熹11岁就在建阳读书求学,17岁时以建阳籍贯参加建州乡试科举,后来远足于湖南岳麓山书院,江西的庐山等地讲学。41岁时在他母亲祝氏夫人建阳马伏墓道旁修建“寒泉精舍”守孝三年,并在此著书立说,不久又在建阳莒口亡谷山建“晦庵草堂”。朱熹晚年遵照父亲朱松的遗愿定居考亭10年,并在南宋绍熙五年(1194年),在建阳考亭建立沧洲精舍,也就是现在的“考亭书院”。当时的“考亭书院”具有我国古代书院藏书、奉祀、教学三大职能,吸引了“四方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”,各种年龄段的都有,集中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者,形成体系完整、内容博大精深的“考亭学派”,建阳也因此被誉为“南闽阙里”。朱熹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,他站在那个时代的高度,集先秦以来传统儒学及诸子百家之大成,熔儒释道于一炉,构筑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,推动当时我国理论思维进入最发达的状态,把我国传统文化深化到一个新阶段。据不完全统计,朱熹一生著书209卷,编纂书籍210卷,注释38卷,校勘 72卷。朱熹逝世后的第10年,南宋理宗皇帝就诏赐朱熹“遗表思泽”匾,后世尊称他为朱文公,此后又赠太师、徽国公等头衔。

  考亭书院主要景点有明朝嘉靖十年(1531年)御史蒋以诏所建的石牌坊,坊门上“考亭书院”四个大字,为宋理宗的御笔;有由建阳市人民政府重新建造于1998年的朱文公祠;有饱学之士刘勉之曾隐居就学的陂石村草堂;有陂石村百姓为了缅怀朱熹,在七百年前利用古樟树干裂开的时候塑上佛像,以表达他们追念朱熹之情的“千年古樟包佛像”等。

·前一篇文章:武夷山御茶园简介
·下一篇文章:武夷山赤石暴动旧址介绍

最新十篇文章

更多精彩的文章